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个误区

发布日期:2022-07-06 00:00:00


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企业上云步伐,放大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。疫情常态化,更使得在线化、非接触的线上作业成为必然。企业高层尤其是中小企业,数字化意识普遍觉醒,通过数字化转型来降本增效、创新业务模式、抵御突发状况的热情空前高涨,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推动,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。然而,在全民数字经济的狂飙突进下,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。

小而美还是大而全?

数字化转型涉及企业方方面面,是个系统化工程。在建设过程中,中小企业要对自身情况有清晰认识和思路,结合实际需求和能力规划实施。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,也不要过度追求“大而全”,一步到位,在并不亟需的能力上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。

中小企业普遍竞争力不强、抗风险能力较弱,数字化实践的原动力在于活下去,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,尤其要量力而行。要结合行业规律和自身商业模式,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和优先级,首先在企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上寻求突破,从“小而美”的强应用做起,循序渐进,小步快跑。

基于多年服务企业信息化的实践经验,我们更推荐“整体规划,分步实施”,在优先解决核心问题的同时,也要考虑产品方案的集成度与兼容性,为后续从部门级应用到公司级应用的升级扩展奠定基础。

建新房还是装旧房?

从会计电算化到两化融合,再到数字化转型,这么多年走下来,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经不是一张白纸,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应用,一些企业的应用甚至覆盖到大部分业务场景,只是各系统间相互独立,形成了不少信息孤岛。这种情况下,中小企业应该另起炉灶建新房,还是在现有基础上修缮升级继续使用呢?

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。企业需要综合评估,是不是换套新系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?哪些问题是现在完全不能接受的?企业已经投入多少资金?如果数据打通需要继续投入多少?推倒重来需要多少预算?对于企业现在和将来有哪些优势和弊端?等等。

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,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万能钥匙。如果评估的结果并不适合重建系统,就可以根据“业务上云、数据整合、应用创新”的数字化三部曲,陆续补足各个阶段的缺失部分。如,先对现有系统进行云化改造,通过上云打通信息孤岛,实现共享和连接;然后业务协同,设计制造一体化,经营管控精细化;最终建成智能工厂,实现战略决策数据化。

选应用还是选平台?

信息化初始阶段,企业大都是通过选择ERP、CRM、SCM、MES等应用,进行信息系统建设,这些应用独立运行,甚至各自对应一套硬件系统,信息孤岛严重,数据共享受限,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。

随着企业数字化需求和能力的提升,逐步需要打造全新一代的业务数字化创新平台,基于云原生、容器化、分布式、微服务架构,具备敏捷业务响应和高配置中台的能力,不仅能够面向下一代业务流程,预置业务最佳实践,提供财务、人力、供应链、制造等云服务,而且能够面向新业态、新模式,提供企业定制应用的快速构建能力和平台化运营能力,尤其是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,智能制造和制造服务化快速发展,通过智能终端对工厂进行远程控制、远程诊断、远程巡检成为趋势,企业对于云开发平台的需求日益深入。

浪潮云ERP最新推出的浪潮inSuite除了提供财务、供应链、生产等标准SaaS应用,还针对不同层次需求,提供了不同模式的云开发平台:对于简单需求,用户可以通过低代码设计器的可视化界面,灵活拖动各种图形化控件,像组装积木一样快速搭建业务模型;对于复杂性需求,可以通过高可用云开发平台,基于inSuite开源代码,在云端完成代码级开发,创建新应用,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,快速形成客制化系统方案及应用。尤其是低代码设计器与高可用云开发平台完全打通,支持多组织、多账簿、多语言,灵活度高、扩展性优。征图新视在此平台上搭建自己的业务系统,只需要一天的培训就能够快速上手,完全满足企业个性化定制需求。

公有云还是私有云?

选择公有云还是私有云,并非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问题,而是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,如业务规模、业务特点、资源能力等。就像买房和租房,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。

如果企业规模不大,预算有限,对业务的安全性要求不高,显然按需付费的公有云是个更加经济的选择,不仅能够降低采购成本,而且可以获取更多服务,尤其是基于公有云的PaaS平台进行企业个性化开发时,能够节省大量研发投入,从而降低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拥有成本。

如果企业规模大,预算充足,或者业务领域特殊,对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,则首选私有云,虽然建设成本高,但是对于硬件和服务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,安全防护上也更加灵活,对企业需求的满足度更高。

当然,相对于公有云,私有云对企业技术能力、人员素质等要求较高,需要企业拥有独立的研发团队和运维团队,除了初期的建设成本,还需要投入长期的运营成本。

总而言之,无论企业大小,数字化转型都涉及面很多,不可能一蹴而就,它不仅是个技术问题,更是管理问题、战略问题,不能只局限于工具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,而“云社区”的内外连接、有互动、自进化模式将成为主流。


客户服务热线

171-9218-2647

联系我们


上一篇: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再谈企业全面上云

下一篇:IDC发布2021年中国政府行业数字化转....